近两年,国家及地方层面多维度布局建设“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多能互补模式综合能源系统逐渐成为风光大基地建设的主流模式,多能互补、协同出力,正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英利能源近两年也参与建设了张家口察北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广西崇左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中能建广西贵港覃塘区2000MW多能互补新能源发电项目等多个多能互补项目,帮助当地整合区域内多种能源,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和互补互济,对当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势
相比单一电源发电,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推行多能互补项目能够提高各类能源互补协调能力,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支撑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通过多种能源互补产生组合优势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合理的规模配置,将不同能源品种的发电特性差异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产生组合优势,可以更好地匹配系统需求。
2、具备良好的调节性能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强的特点,通过电源、电网、需求侧及储能各环节的协调互动,能够平抑风电、太阳能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提升常规电源和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另外及时跟踪风电、太阳能发电出力的变化,可以减小电力系统调峰压力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矛盾。
3、发挥一体化集控优势
多能互补项目具有规模效应,一般多能互补项目布局相对集中,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简单清晰,具备统一打捆接入电网的条件,具有集中开发和互补运行的优势,便于实现统筹管理和集中调控。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综合能源系统的显著特征是“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就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通过大力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逐步降低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全面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从供给侧看,推动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可以推动各级能源网络协调互联互通,整合风、光、水、天然气、煤炭等多类型能源资源,为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有序接入电网提供重要支撑,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端的占比,降低能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从运行方面看,综合能源系统可以破除不同能源品类之间的壁垒,充分调动各类异质能源子系统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能源电力由单一化供应模式转变为多元化供应模式,提升系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开展大尺度、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能力与效率,有效提升能源系统的弹性,为可再生能源出力追踪、波动性平抑等提供重要支撑,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消纳,降低系统的碳排放。
在消费侧,综合能源系统可推动业态与消费模式创新,发掘需求侧资源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和调动需求侧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与积极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消费端的结构占比,降低能源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
总的来说,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能打破多种能源子系统之间及能源子系统内部各环节的壁垒障碍,整合多种能源资源,实现传统化石能源与风、光等新能源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从供给、运行、消费等环节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来源:英利能源
------------------------
------------------------
MINI 400W 24V/12V >
------------------------
------------------------
---------------------
------------------------
------------------------
------------------------
------------------------
------------------------
------------------------
咨询热线
吴经理
13824471277
(微信同号)
胡经理
13632101027
(微信同号)
吴经理
13824471277
(微信同号)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9:00—17:00
吴经理:13824471277
黄经理:13711638768
刘经理:15711812909
邮箱:tony@snwind.com网址:www.sunningsolar.com
办公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天安节能科技园交流中心305-306室
生产部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人汉路工业街5号
广东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黄经理
13711638768
(微信同号)
刘经理
15711812909
(微信同号)
劳经理
16620406038
(微信同号)